第120章.奮進
關燈
小
中
大
第120章.奮進
每到年底,柳冬生都很期待。
十二月三十號,是柳冬生十八歲生日。
他照例收到了一封賀卡。
賀卡上是三個娃娃坐在山坡上,看著太陽冉冉升起。隨著賀卡而來的,還有一個包裹,裏面是一件灰色圓領毛衣。這是孫姑姑拆了舊毛線,比著他的身高尺碼織的,略微寬松一點,穿著很舒服。
柳冬生照著鏡子,掩飾不住的笑意。
梅子伸頭瞅瞅,誇道:“孫姑姑的手真巧啊!”
梅子也有一件高領毛衣,紅色和白色交織著,看著很活潑。小梅眼熱,揪著毛衣不松手:“媽媽,我也要穿花毛衣!”
“小梅……”蘇紅霞有些慚愧。
她的心思都在工作上,對針線活兒是一竅不通。小梅的衣裳都是母親找裁縫做的,她連針都沒摸過,更別提織毛衣了。梅英姐給小梅織過毛衣,可小梅長高了,就穿不上了。
柳進原笑道:“小梅,爸爸給你織毛坎兒……”
不曉得觸動了哪根神經,柳進原嘗試著學編織,就把小梅的毛衣拆了,想織件毛坎。可這是個技術活兒,一時半會的還未成功,那半成品也不敢拿出來,怕娃娃們笑話。
其實,梅子早發現了,還拿給冬子看。
柳冬生佩服得五體投地。像父親這樣“文武雙全”的,真不多見。
對柳進原,柳冬生打小就很崇拜。
生日這天,他跟著柳進原去了軍事學院。
在展覽室,柳進原指著一排錦旗,說:“這是學院獲得的表彰,自打創建以來,為部隊培養了眾多高級軍事人才,這是學院的辦學宗旨,將繼續發揚光大……”
柳冬生聽著,兩眼放光。
他希望能考上軍校,並一直做著準備。
刻苦學習、鍛煉身體、磨煉意志,一樣都不少。
第二天,是跨年之夜。
高校舉辦了新年文藝匯演,各個系都出了節目。
輪到外語系時,林恪靜和江黎明等人挎著手風琴登上舞臺,一口氣演奏了三支蘇聯歌曲,氣氛很熱烈。
田小苗照例當觀眾。
她仰著脖子,盯著舞臺,可思緒飄向了遠方。再過兩個月,她也滿十八歲了,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青年。
在緊張忙碌中,迎來了一九六二年。
新年伊始,有很多工作要做。
上面召開了七千人大會,總結經驗教訓,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。接著,對公社核算做了改進,進一步明確生產隊作為基本核算單位,30年不變,提高廣大農民開展集體生產的積極性。(註1)
政策下發後,田秋山很激動。
以前怕有變化,這一下吃了定心丸。他召集社員們開大會,嗓門擡得老高,唾沫星子都噴出來了。
“社員同志們,以後不搞平均主義了,不吃大鍋飯了,自家生產小隊搞得好,就能多打糧食,多分紅……”
社員們交頭接耳,也很興奮。
為了種好責任田,想了不少法子。犁具要換新式的,犁得快,效率高。水澆地要擴大,這樣才能保證收成。還有家庭副業也要搞起來,養豬、養雞、養鴨,公家統一收購,自家也能改善生活,還能拿到集市上銷售,換幾個零花錢。
農村幹勁十足,自然有收獲。
到了夏收時節,夏糧喜獲豐收。
一個是精耕細作的結果,一個是老天爺開眼,風調雨順。
多打了糧食,就能多分口糧。
完了公糧之後,田老漢家分了二百多斤小麥。這可是頭一回啊,他跟袁氏算半個勞動力,能分到麥子就心滿意足了。
這一回,家家戶戶都蒸了白面饅頭。先嘗嘗味道,以後再省著點,能吃到來年夏收,正好接上氣兒。
夏播過後,稍有空閑。
農村幹部開始了輪訓。一個是對政策的領會,不能跑偏了。另一個是提高農業生產水平。
“怎麽種地,看起來很簡單,其實學問大著呢!”
灌溉、種子、化肥、農藥等等,農業技術專家講得頭頭是道。
在邊疆地區開墾荒地,搞機械化大農場。培育良種提高畝產,推廣玉米、紅薯等高產作物,還有農藥、化肥也開始使用。
一切都是圍繞著糧食展開的。
山區機械化程度低,就從水澆地上下功夫,多灌溉農田,就能多收糧食。
田小苗看著報紙,思考著。
在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,集中力量才能辦大事。八十年代搞農村承包責任制,是建立在完善的農田水利設施的基礎上,靠著良種、化肥、農藥,還有機井、水電、灌溉等,才發揮出了效力。
沒有這些,單產提高無從談起。
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、種子培育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完成的,而是靠著五年、十年、甚至二十多年的艱苦努力,是幾代人咬緊牙關創造出來的。
集中力量辦大事,也唯有集體才能做到。
沒有什麽“一包.就靈”的奇跡。
看看周邊鄰國,六十年代水稻畝產三四百斤,二十一世紀了還是老樣子。這就是差距,從未有過創新,也從未有過農業改造,就像時光停滯了,停留在了落後的農耕年代。
圍繞著農業,國家做了很多安排。
按照原定計劃,城鎮人口要繼續減少,上半年減了700萬人,下半年要減少450萬人。機關單位也在精簡,該合並的合並,該裁撤的裁撤,計劃精簡94萬人。(註2)
這個力度非常大,進一步減輕了農村壓力,也緩解了城市糧食供應緊張問題。
而減少的城鎮人口,大部分回了農村。
國家給了補貼和安家費,從此靠種地養活自己、養活家庭。有無奈,也有怨言。可為了長遠發展,不得不為之。
到了七月,一年一度的高考開始了。
跟去年不同,今年高校進行了合並,大、中專院校減少了一半,招生規模也大幅度縮減,競爭壓力很大。
好在柳冬生足夠優秀,軍事院校提前選拔,就被挑中了。體檢合格、政審合格,只要文化課過關,就能被錄取。
一連考了三天。
柳冬生下了考場,很有把握。
按照他預估的分數,即便不上軍校,也能被其他院校錄取。可他的理想是當一名軍人,就像父親那樣運籌帷幄,決勝千裏。
報完了志願,柳冬生給田小苗寫了一封信。
他想跟小苗分享這一切。
田小苗收到信,正趕上期末考試。
她對柳冬生一點都不擔心,鐵定能被錄取,就是不曉得是什麽院校、什麽專業?初選是保密的,就連本人都不曉得。她很好奇,可想著部隊上的紀律,只能在心裏猜測一二。
對教育戰線做出的調整,田小苗很惋惜。
近幾年,農村入學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幾,這個數據很可觀。公社一級都建了中學,還有高中、技校等,還有各種大學、職工院校。學習周期拉長了,鋪得面很廣,出現了占用勞動力過多的問題,不得不壓縮規模。
因為窮,很多想幹的事兒,卻幹不了。
站在後世很難理解,可身處這個時代就明白了。
可不管多困難,該做的事兒一樣都不少。
就在去年,我國與南部鄰國談判,劃定了邊界,解決了領土糾紛。而跟西南高原接壤的某國想借機占便宜,不斷蠶食,侵占我國領土。不教訓不知道天高地厚,一場自衛.反擊戰即將打響。
這場局部戰爭,後世很少提及。
我方摧枯拉朽,氣勢如虹。對方打落了牙齒往肚子裏咽,一下老實了很多年。
無畏艱險,不斷前進。
這種精神,這種意志,唯有這個年代才有吧?
轉眼放了暑假。
田小苗又參加了社會實踐。她是個大人了,得做點什麽。
田大旺和孫梅英去夜校補習。
結業考試後,一個拿了高中文憑,一個拿了初中文憑。紅彤彤的畢業證,來之不易。可只要堅持,總會有結果的。
五一和三子也開始了早鍛煉。
田大旺領著,兩個娃娃跟著跑步、打拳、背書。這是部隊上養成的習慣,多年未曾改變。只是困難時期,為了節省體力,才稍稍做了變通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每到年底,柳冬生都很期待。
十二月三十號,是柳冬生十八歲生日。
他照例收到了一封賀卡。
賀卡上是三個娃娃坐在山坡上,看著太陽冉冉升起。隨著賀卡而來的,還有一個包裹,裏面是一件灰色圓領毛衣。這是孫姑姑拆了舊毛線,比著他的身高尺碼織的,略微寬松一點,穿著很舒服。
柳冬生照著鏡子,掩飾不住的笑意。
梅子伸頭瞅瞅,誇道:“孫姑姑的手真巧啊!”
梅子也有一件高領毛衣,紅色和白色交織著,看著很活潑。小梅眼熱,揪著毛衣不松手:“媽媽,我也要穿花毛衣!”
“小梅……”蘇紅霞有些慚愧。
她的心思都在工作上,對針線活兒是一竅不通。小梅的衣裳都是母親找裁縫做的,她連針都沒摸過,更別提織毛衣了。梅英姐給小梅織過毛衣,可小梅長高了,就穿不上了。
柳進原笑道:“小梅,爸爸給你織毛坎兒……”
不曉得觸動了哪根神經,柳進原嘗試著學編織,就把小梅的毛衣拆了,想織件毛坎。可這是個技術活兒,一時半會的還未成功,那半成品也不敢拿出來,怕娃娃們笑話。
其實,梅子早發現了,還拿給冬子看。
柳冬生佩服得五體投地。像父親這樣“文武雙全”的,真不多見。
對柳進原,柳冬生打小就很崇拜。
生日這天,他跟著柳進原去了軍事學院。
在展覽室,柳進原指著一排錦旗,說:“這是學院獲得的表彰,自打創建以來,為部隊培養了眾多高級軍事人才,這是學院的辦學宗旨,將繼續發揚光大……”
柳冬生聽著,兩眼放光。
他希望能考上軍校,並一直做著準備。
刻苦學習、鍛煉身體、磨煉意志,一樣都不少。
第二天,是跨年之夜。
高校舉辦了新年文藝匯演,各個系都出了節目。
輪到外語系時,林恪靜和江黎明等人挎著手風琴登上舞臺,一口氣演奏了三支蘇聯歌曲,氣氛很熱烈。
田小苗照例當觀眾。
她仰著脖子,盯著舞臺,可思緒飄向了遠方。再過兩個月,她也滿十八歲了,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青年。
在緊張忙碌中,迎來了一九六二年。
新年伊始,有很多工作要做。
上面召開了七千人大會,總結經驗教訓,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。接著,對公社核算做了改進,進一步明確生產隊作為基本核算單位,30年不變,提高廣大農民開展集體生產的積極性。(註1)
政策下發後,田秋山很激動。
以前怕有變化,這一下吃了定心丸。他召集社員們開大會,嗓門擡得老高,唾沫星子都噴出來了。
“社員同志們,以後不搞平均主義了,不吃大鍋飯了,自家生產小隊搞得好,就能多打糧食,多分紅……”
社員們交頭接耳,也很興奮。
為了種好責任田,想了不少法子。犁具要換新式的,犁得快,效率高。水澆地要擴大,這樣才能保證收成。還有家庭副業也要搞起來,養豬、養雞、養鴨,公家統一收購,自家也能改善生活,還能拿到集市上銷售,換幾個零花錢。
農村幹勁十足,自然有收獲。
到了夏收時節,夏糧喜獲豐收。
一個是精耕細作的結果,一個是老天爺開眼,風調雨順。
多打了糧食,就能多分口糧。
完了公糧之後,田老漢家分了二百多斤小麥。這可是頭一回啊,他跟袁氏算半個勞動力,能分到麥子就心滿意足了。
這一回,家家戶戶都蒸了白面饅頭。先嘗嘗味道,以後再省著點,能吃到來年夏收,正好接上氣兒。
夏播過後,稍有空閑。
農村幹部開始了輪訓。一個是對政策的領會,不能跑偏了。另一個是提高農業生產水平。
“怎麽種地,看起來很簡單,其實學問大著呢!”
灌溉、種子、化肥、農藥等等,農業技術專家講得頭頭是道。
在邊疆地區開墾荒地,搞機械化大農場。培育良種提高畝產,推廣玉米、紅薯等高產作物,還有農藥、化肥也開始使用。
一切都是圍繞著糧食展開的。
山區機械化程度低,就從水澆地上下功夫,多灌溉農田,就能多收糧食。
田小苗看著報紙,思考著。
在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,集中力量才能辦大事。八十年代搞農村承包責任制,是建立在完善的農田水利設施的基礎上,靠著良種、化肥、農藥,還有機井、水電、灌溉等,才發揮出了效力。
沒有這些,單產提高無從談起。
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、種子培育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完成的,而是靠著五年、十年、甚至二十多年的艱苦努力,是幾代人咬緊牙關創造出來的。
集中力量辦大事,也唯有集體才能做到。
沒有什麽“一包.就靈”的奇跡。
看看周邊鄰國,六十年代水稻畝產三四百斤,二十一世紀了還是老樣子。這就是差距,從未有過創新,也從未有過農業改造,就像時光停滯了,停留在了落後的農耕年代。
圍繞著農業,國家做了很多安排。
按照原定計劃,城鎮人口要繼續減少,上半年減了700萬人,下半年要減少450萬人。機關單位也在精簡,該合並的合並,該裁撤的裁撤,計劃精簡94萬人。(註2)
這個力度非常大,進一步減輕了農村壓力,也緩解了城市糧食供應緊張問題。
而減少的城鎮人口,大部分回了農村。
國家給了補貼和安家費,從此靠種地養活自己、養活家庭。有無奈,也有怨言。可為了長遠發展,不得不為之。
到了七月,一年一度的高考開始了。
跟去年不同,今年高校進行了合並,大、中專院校減少了一半,招生規模也大幅度縮減,競爭壓力很大。
好在柳冬生足夠優秀,軍事院校提前選拔,就被挑中了。體檢合格、政審合格,只要文化課過關,就能被錄取。
一連考了三天。
柳冬生下了考場,很有把握。
按照他預估的分數,即便不上軍校,也能被其他院校錄取。可他的理想是當一名軍人,就像父親那樣運籌帷幄,決勝千裏。
報完了志願,柳冬生給田小苗寫了一封信。
他想跟小苗分享這一切。
田小苗收到信,正趕上期末考試。
她對柳冬生一點都不擔心,鐵定能被錄取,就是不曉得是什麽院校、什麽專業?初選是保密的,就連本人都不曉得。她很好奇,可想著部隊上的紀律,只能在心裏猜測一二。
對教育戰線做出的調整,田小苗很惋惜。
近幾年,農村入學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幾,這個數據很可觀。公社一級都建了中學,還有高中、技校等,還有各種大學、職工院校。學習周期拉長了,鋪得面很廣,出現了占用勞動力過多的問題,不得不壓縮規模。
因為窮,很多想幹的事兒,卻幹不了。
站在後世很難理解,可身處這個時代就明白了。
可不管多困難,該做的事兒一樣都不少。
就在去年,我國與南部鄰國談判,劃定了邊界,解決了領土糾紛。而跟西南高原接壤的某國想借機占便宜,不斷蠶食,侵占我國領土。不教訓不知道天高地厚,一場自衛.反擊戰即將打響。
這場局部戰爭,後世很少提及。
我方摧枯拉朽,氣勢如虹。對方打落了牙齒往肚子裏咽,一下老實了很多年。
無畏艱險,不斷前進。
這種精神,這種意志,唯有這個年代才有吧?
轉眼放了暑假。
田小苗又參加了社會實踐。她是個大人了,得做點什麽。
田大旺和孫梅英去夜校補習。
結業考試後,一個拿了高中文憑,一個拿了初中文憑。紅彤彤的畢業證,來之不易。可只要堅持,總會有結果的。
五一和三子也開始了早鍛煉。
田大旺領著,兩個娃娃跟著跑步、打拳、背書。這是部隊上養成的習慣,多年未曾改變。只是困難時期,為了節省體力,才稍稍做了變通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